上一篇:消费厅指私让汽车 1/4广告由骗徒刊登 汽车业协会办国粤语讲座教防诈骗
下一篇:尝试自制朝鲜泡菜(多图)
这里不是受伤的玉树,这里只是舞台
爱吃辣椒的兔子 2010年4月27日 05:57:16

来源:网络

舞台

艾墨
 

    在玉树夜晚寒冷的帐篷,一个省里派来的干部灌了几大口高原青稞酒,搓着几天没洗的脏手,红通通的眼睛真诚地盯着我,说:“姑娘,你看着吧,这场自然灾害会被迅速政治化的。尽早走吧,离开这个是非之地。”

        听他说完,我开始后悔已经约定了明天一早的车,撤离玉树。

        在玉树的四天三夜,在残酷的死和艰难的生之外,政治,是一直隐隐约约嗅到的气息。在生命高于一切的救援期,它温顺地潜伏着,它到底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:天灾人祸考验出的国家,终于学会了“生命第一”。然而,当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期过去,当庞大而震撼的集体火葬落幕,仿佛一个破折号,灾区开始变成另一个舞台。

        非常不想这么说,但的确,这里成了舞台。

        舞台与现实的差别就在于,现实是让一切自然呈现,而舞台有导演,有主角和配角,有按需要发生的场景。玉树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 胡主席和温总理是玉树的第一主角——在基本国情下,这无可厚非,连当地淳朴的藏民,也把为他们真心流泪的总理,和告诉他们会有新家园的主席当成活佛。

        官方的救援部队是第二主角。

        “已经救不出什么人了”,进入第四天,救援队心知肚明。曾参与过四川救援的武警士官告诉我,这里倒塌的土木结构房屋不比钢筋混凝土,埋下来立时能让人窒息,几乎没有任何生存空间,“生命奇迹”的出现几率小之又小。

        街上无所事事的官兵很多,街边倒塌而从没有人翻动的民居也很多,同样多的,是各地的救援队伍拉起的打响名号的旗帜和横幅。

        正如一名在当地采访的同行所说,“作秀”的印象,并非说救援部队不努力,顶着高原反应艰难救援的他们,没有人有资格指责他们不努力——所谓“作秀”,只是他们露脸、或者“被露脸”的次数与救援的次数成反比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 灾民是第三主角——准确地说,配合采访的当地藏民,是第三主角。

        许多人喜欢问,四川和玉树有什么不同?比较灾难的规模是不人道的,四川死了十万人,玉树死了不到一万人——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而且不应该的。但在玉树灾区,作为记者,我和同行们最直接的感觉是,这里看不到哭天抢地,甚至很少看到哭泣,除了遍地垮塌的房屋,和流离失所的难民,你甚至感觉不到这里死了很多很多人。失去亲人的人们,面容肃穆,他们念经,他们把尸体送去寺院,请喇嘛和活佛给离去的人超度,祈愿他们脱离五道轮回,升入极乐。

        玉树百分之九十七的民众是藏民,信仰藏传佛教。在这里,经由寺院,生死是他们每一个人和佛祖之间的事。许多内地记者在这里不容易找到“想要的故事”,因为遇难者家属不那么“撕心裂肺”,被救者也不那么“感激涕零”。他们的悲伤你无法分享,他们对生死的超然你甚至无法理解。他们——更不懂得按照你所提示的去表演。在玉树,自然而然的感恩很多,朴实的藏族老妈妈会流着泪喊“共产党万岁”,但符合舞台需要的、特定场景中要求发生的“感恩”与“歌颂”,不是他们的擅长,看看内地电视画面,你很容易发现这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 在这个有导演的舞台上,僧侣是唯一的被挤到边边的配角。尽管在现实中,这一抹绛红色的袈裟是最有影响力的主角,甚至超越了救援官兵。

        在我离开玉树的第二天,听到同行传回的消息,非玉树本地的僧众,已经被“劝离”玉树,理由是“确保救援效率”。他们是从四川甘孜驱车数百公里赶来的寺院僧众,他们是从青海、甘肃、西藏各个地方赶来的和尚。他们并不懂专业救援,但他们懂得康巴藏语,懂得为死难的亡灵超度,懂得真正抚慰失去亲人的藏民。他们在灾区布施,在官方物资有序发放之前,灾民们都领到过他们发的方便面、矿泉水,甚至热粥。不过,那有什么用呢?既然是舞台,配角永远就不会成为主角。至少,只有一个舞台转播频道的观众不会看到。

       在CCTV的赈灾晚会上,打着一百万两百万一千万两千万牌子的企业家们,有着无限爱心的人们,他们真的在做好事,但他们真的在被自己感动。在为生命设立的哀悼日,国家机器禁止了一切娱乐活动,包括现实与网络上的。灾区,离普通人十万八千里,他们却“被”齐声说:“今夜,我们都是玉树人。”

       亲爱的,真想告诉你,这里不是受伤的玉树。这里只是舞台。

   (刊于《明报》世纪版)  


共1页
相关链接
1. 全国档案保护专家赴青海保护胡总书记题字黑板
2. 关于玉树地震的浅显印象
3. 关于玉树地震的几个推(Twitter)
4. 我们这些普通的汉人和那些普通的藏人,没有仇恨